[影音處理] reaper plug-ins系列-9-waves效果器篇 大腦分頻法,以及用實戰來了解不同頻段的聲音特性 - 教學區

[影音處理] reaper plug-ins系列-9-waves效果器篇 大腦分頻法,以及用實戰來了解不同頻段的聲音特性

文章瀏覽次數 1360

小羔羊

小羔羊圖像(預設)

2020-11-14 08:17:02

From:114.34.88.168

reaper plug-ins系列-9-waves效果器篇 大腦分頻法,以及用實戰來了解不同頻段的聲音特性

在人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同樣的一根雞腿,有的人可能覺得太鹹、有的人可能覺得食之無味,
但在聲音的世界裡,不同的頻段或許從不同人口中會有不同的描述方式,但在聲學卻有其客觀的特性,
掌握了每個頻段的特性之後,加上不斷練習大腦分頻法,我們就能更事半功倍的用eq將聲音調整成理想中的聲音,而不會毫無頭緒的在頻率中迷失方向。

大腦分頻法

首先,我們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頻率上,但是頻率有那麼多,怎麼可能一下子都聽明白?
因此,我們要學會訓練自己的耳朵去”分頻",可以按照之前講過的聲音頻率分佈來做這個分頻。
這種方法,有利於你分辨兩個相似聲音中的不同點。
我們在腦子裡按照頻率的特性把聲音分成若干個”段落",然後一個個地逐一比較。
這樣,便會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暫時的記憶。比如某一段音樂,我們會聽到它的中頻比較豐富,中高頻略少等,那麼在播放同樣音樂的下一個版本的時候,使用相同的方法在頭腦中給音樂分頻,如果這兩個版本在同一個頻段上的聲音上有區別,你就可以通過對這兩次的暫時記憶進行比較得到結論。
當然,這個方法不是一兩次練習就能夠學會的。需要經常性的練習,形成這樣的聽覺習慣,
養成這樣的習慣後,當你想要模仿一首歌的混音風格,第一步就可以用大腦分頻法了解曲子的頻率分布特性,接著再去嘗試模仿,
從模仿的過程中學習混音的思路,為什麼有些頻率多、有些頻率少,而這些頻率上的分布又能給聽眾帶來怎麼樣的感覺,
累積經驗,將能對之後的混音作品有所幫助。

不同頻率的特性

在前面的文章中有提到《混音全揭密》書中,李金城介紹的頻段範圍和相應的名稱,
接下來我們就來實作看看,這些頻段對於聽覺上有哪些差別和特性。

聲音軟、硬的定義

開始前,先了解聲音中軟、硬的定義,後續我用文字描述時能更好的理解,

  1. 比如,你可以想像手裡拿著一個鉛球,腳下是一片水泥地面,當你用這個鉛球砸向水泥地面的時候,所產生的聲音特性,我們稱之為”堅硬"。
    也就是說,所謂的”硬",是那種聲音基本沒有迴旋餘地的觸發。
  2. 之後,再來想像一下,你手裡拿著的球換成了一個籃球,而腳下的地板,也變成了木地板。這時候,當你用球砸向地板的時候,產生的聲音不再那麼沒有迴旋餘地,會有一種有”餘音"的感覺,但是聲音的本體,又是有力度的。這種聲音特性,我們稱之為”彈性"。
  3. 最後,就是關於”軟"的定義。我們可以想像手裡拿著一個包裹著海綿的鼓槌,然後你的面前是一面你能想像到的最大的鼓,
    用鼓槌敲擊這面鼓,這個時候,你會聽到”餘音"所占的比例會超過敲擊時產生的聲音本體,或者說,基本上都是轟隆隆的聲音。
    而這種聲音,就是我們所說的柔軟或者是鬆軟了。
    當然,如果不是低頻聲音的柔軟,那麼不會產生轟隆隆的感覺,但是同樣會讓你覺得這個聲音中沒有一個明確的力度點。

用實戰來了解聲音頻段的特性

接下來你可以跟著下面我的介紹,自己用一個可以調整q值和gain的eq,嘗試調整這三首歌。
音樂下載地址:
點我下載

  1. 打開reaper,按照上篇文章的介紹,加載一個立體聲的q10或h eq,並設定好軌道發送,
    在每一步會說明q值、增益音量給各位做為參考設定值,以及該頻段的特性,
    每調整一個頻段,你都能在eq軌上按b來旁通,反覆比較eq作用後跟不作用的聲音差別
    你可以只對eq的一個頻段做參數調整,只需要移動頻點、更改q值和gain的音量增益大小
  2. 超低頻:20到80hz
    說明:把一個頻段的頻點設置為40Hz~60Hz之間。Q值為6~10,增益值大約為2.5dB
    特性:聲音鬆軟、會降低整體聲音低頻樂器的力度、具有柔和的低頻彈性
    如果以後再有人告訴你,他需要更有力的大鼓,然後讓你提升60Hz,你可以直接告訴他,那樣只會讓聲音更沒有力度
  3. 低頻:80到250hz
    說明:將頻點改為150hz,q值和增益保持不變,接下來的各頻段不用改變q值和增益
    特性:增加了聲音低頻的力度、使整個低頻部分更有活力
  4. 中低頻:250到800hz
    說明:將頻點改為450左右
    特性:這是一個矛盾的頻段,當這個頻段比較多時,聲音會變得更溫暖,同時也會導致清晰度下降,
    而這個頻段較少時,聲音的清晰度會提升,
    這是溫暖和清晰度的臨界點,也是你對音樂風格把握的一個重點。
    並不是所有音樂都需要非常溫暖的聲音,同時,也並不是所有音樂都需要超高的清晰度。
  5. 中頻:800到2500hz
    說明:將頻點改為1800hz
    特性:首先,聲音更結實了;另外,聲音的距離感變近了,也就是說,整個音樂更加貼近你的臉了。
    這種結實的感覺,有可能體現在各個樂器上,當然,人聲如果有太多的中頻,就可能會顯得很硬,那未必是你想要的結果
  6. 中高頻:2500到5000hz
    說明:將頻點改為3500左右
    特性:聲音具有了一些”刺激感",或者說,有點刺耳。但是聲音的衝擊力也由此增加了一些。
    很多重金屬風格的音樂就指望這個頻段表現出失真吉他的撕裂感。
  7. 高頻:5000到8000hz
    說明:將頻點改為6500hz
    特性:首先,聲音會出現一定的”磁性",但是如果你提升多了,聲音同樣會刺耳。
    其次,聲音的顆粒感在這個頻段裡會比較明顯地表現出來。
    另外,還有一個與中低頻很相似的特性,就是清晰度和”冰冷度",當我們提升這個頻段時,會有整個音樂變得更清晰的感覺,但同時,聲音會變得”冰冷";而當衰減這個頻段時,聲音會變得溫暖,但是清晰度也會隨之下降。
    由於”冰冷",還會導致另一個現象,就是聲音很”脆"。這個形容,並非貶義。比如在某些風格的音樂中,你需要一個比較脆的小鼓,那麼適量的高頻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8. 超高頻:8000到12000hz
    說明:將頻點改為10000hz
    特性:提升同樣會給人以清晰度增加的感覺,但是這種細節感當中還帶有很強的”磁性",
    10kHz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頻段,也是衡量一個EQ的超高頻是否好聽的重要依據,尤其是母帶EQ
  9. 極高頻:12000到16000hz
    說明:將頻點改為14000hz
    特性:整個的音樂會變得不耐聽,同時,還要提醒大家,某些歌手的聲音中最難聽的齒音部分,就在13kHz左右。
    當然,這種齒音的收錄有可能是麥克風的原因,而這個頻率其實也是樂隊和人聲的一個分水嶺。
  10. 空氣聲:16000hz以上
    說明:將頻點改為18000hz
    特性:會發現,人聲的清晰度略有增加,而且,整個音樂會變得更加甜美,但同時,音樂的整體力度也在下降。
    因此,千萬不要試圖提升空氣聲頻段讓你的音樂變得在高頻上更有力,那是不現實的。你提升得太多,只會讓聲音變”髒",變得模糊

p.s 如果你用q10無法清楚的分辨出那些頻段是什麼聲音,你可以用h eq的頻段solo功能,在上篇有介紹過solo的參數。

小測驗

接下來,來讓大家練練耳朵,
請先將上文中提供的三首歌聽過至少一遍,再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1. 哪首歌的大鼓低頻最少?
  2. 哪首歌的中頻最少?
  3. 哪首歌的小鼓高頻最少?

先寫下答案,再往下看喔

公布答案

答案:

  1. 第一題答案:
    2.aif的大鼓低頻最少
  2. 第二題答案:
    3.aif的中頻最少
  3. 第三題答案:
    1.aif的小鼓高頻最少

詳解:

  1. 知道答案很容易,但是得到答案的過程卻是更應該被重視的。
    我們如何得到那些答案呢?其實很簡單,先來看第一個問題:哪首歌的大鼓低頻最少?
    還記得前文講過的低頻頻率特性嗎?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力度。那麼想要知道哪首歌的大鼓低頻最少,只要去聽聽哪首歌的大鼓力度最弱,答案也就出來了。
    但是,這個問題中,最容易讓人迷惑的可能是第二首和第三首的區別。第三首的大鼓力度同樣不強,為什麼它的低頻比第二首多呢?來看看低頻的另一個特性——活力,哪首歌的大鼓更有活力。很顯然是第三首。
  2. 再來看第二個問題,哪首歌的中頻最少?這個問題依然要通過頻率特性來分析。
    中頻的特性就是聲音結實,向前靠,那麼哪首歌最不結實,最不靠前呢?答案已經很明顯了
  3. 最後一個問題,其實之前在講解頻段特性的時候已經有過提示了。你只需要聽聽哪首歌的小鼓最”脆",答案也就很容易得到了。
    在這裡同樣有一個小陷阱,很多人會覺得第一首歌的小鼓高頻最多,因為它聽起來最有力,但是別忘了,高頻帶來的從來都不是力度,
    而是因為第一手的小鼓還疊了一個拍手的聲音,才給人一種高頻更多的錯覺。

最後更新:2020-11-18 11:43:04

From: 114.34.88.168

By: 小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