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per plug-ins系列-1 電腦製作音頻掃盲篇與plug-ins的應用概念
plug-ins可以翻譯成外掛程式或插件,也有人直接稱之為效果器,在我們用reaper錄音時所用的混響、壓縮、限制等等,都是plug-ins裡不同功能的效果器,
混音其實跟做菜很像,廚師手中所用的廚具,都是為了做出一手好菜,
在混音的世界裡,plug-ins也拜掩著相同的腳色。
而vst、vst3等等,只是plug-ins中不同的格式,功能上並無太大差異。
在現今的流行歌中,人聲、伴奏的樂器等,都用到許多plug-ins來對聲音做處理,而不是簡單的錄音、混音就能做出好聽的音樂,
當然,在混音前的錄音過程,也十分重要,
一個30分的錄音素材,由世界級的混音師處理,是不可能做到100分的,頂多是30分裡的第一名而已,
混音和plug-ins的使用,要注意的不是幾個顯而易見的大地方,而是1000個小細節,
整首歌要好聽,需要思考這首歌要給聆聽者注意到的是什麼,
一首歌不能只凸顯出你覺得最好聽的段落,而是要注意調整不同軌道之間的平衡,使不同軌道的聲音可以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另外,在聲音的世界裡,沒有標準答案,對於聲音的處理並沒有應該這樣那樣做才是對的,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
而是要看你想聽到怎麼樣的聲音,或怎麼樣的聲音最符合當下的用途,
就像女孩子的聲音,有人喜歡渾厚的,也有人喜歡纖細高亢的,你並不能說誰的聲音才是對的,
plug-ins也不是用越多越複雜越厲害,而是用最少的plug-ins,達到最理想的聲音效果,
接下來,在這個系列的文章中,會跟大家分享各種plug-ins的使用經驗,
許多內容會參考這本跟混音和plug-ins相關的書籍,這是難得一見的繁體混音工程入門書,有興趣可以
點我看博客來的催生音樂與製作
作者是相關科系畢業,不過上面只有實體書,如果有需要可以跟我聯繫討論電子書的獲得渠道。
plug-ins百百種,其中各種技巧、參數更是需要多年的經驗累積,不是短期內可以精通的學問,需要大量的實際操作、練習,才能掌握訣竅,
ok,就讓我們在廣大的知識海洋一同學習、進步吧!
操作環境
由於軟體的更新疊代很快,不同的系統版本、軟體版本、plug-ins版本可能會有不一樣的問題,
為了給之後的讀者一個參考的指標,我會提供目前的使用環境給大家參考。
- windows10 專業版(版本 2004 (OS 組建 19041.388))
- reaper6.12 (64bit)
- nvda2019.2.1
- 第十代i7桌機處理器和32g記憶體
推薦閱讀
在介紹plug-ins如何使用之前,強烈推薦大家讀完下面這些連結裡的文章,可以幫助你建立起基礎的聲學概念以及其他一些常識,
這是對岸一個音樂科系的盲人所撰寫的掃盲篇文章,內容生動有趣,覆蓋面也十分廣,
包括了聲學的各種知識、midi的起源與發展及介紹、流行音樂編曲的概念、plug-ins各種參數的說明,
有這些基礎打底,相信在使用plug-ins時,能讓你如虎添翼,
但掃盲篇閱讀需要不少時間,為了幫助學習,我先整理前面幾篇給大家,後續會在我的系列文章中逐步引進後續的掃盲篇文章給各位參考。
掃盲篇之聲學基礎知識
nvda在瀏覽模式下,按三次h往下就能閱讀內文。
前言
第一章 揭開聲音的秘密
第一章 第二節 聲音的三要素
第一章 第三節 聲波的特性
第一章 第四節 立體聲原理和立體聲重現技術
掃盲篇之樂理和編曲
第二章 第一節細說樂理和作曲
第二章 第二節 流行歌曲編曲的步驟
掃盲篇之midi和音源
第三章 第一節 其實midi是很古老的技術
第三章 第二節 說說MIDI鍵盤和MIDI控制信息那些事
第三章 第三節 說說音源那些事
掃盲篇之音頻設備概述
第四張 第一節 音頻信號流程概述和音頻線材常識
第四張 第二節 話筒與聲電轉換
第四張 第三節 話放與訊號放大
第四張 第四節 聲卡與音頻數字化
第四張 第五節 監聽設備
第四張 第六節 說說DB那些事
認識各種音頻工作站
p.s 第五章是關於plug-ins的部分,會在之後引用到文章中
好設備的重要性
看完上面的掃盲篇文章,你應該要能明白為何做聲音編輯要有好的設備是非常重要的,
至少在監聽的設備要能準確、清楚的聽到本來的聲音,而不是被加強過低頻或中高頻的那種聲音,這樣你才能在編輯聲音時做出正確的選擇,
掃盲篇文章裡也說到做聲音的處理,最終還是要用監聽喇叭,但可能在種種無奈下,並沒有多餘的預算來購買這些昂貴的設備,
除了文中提到的2.0喇叭,你可以選擇先從耳機下手,先從聽清楚聲音的細節開始,所謂5000的耳機可以聽到10000元喇叭的聲音也並非空穴來風,
我以前用過鐵三角的m50x,算是一支非常有品質的監聽耳機,這支監聽也常被拿來跟價格更高的耳機做對照組,價格約5000台幣左右,是一支全罩式耳機,
而且不用怕耳機線損壞,耳機的線是可拆換的,當然,你也能選擇你覺得更好的耳機,但在低的價格,品質和聲音就不敢保證了。
如果你還打算錄音,選擇好的錄音介面,麥克風,更是不能省,錄音介面的選擇可以參考上面的掃盲篇,或我寫的這篇
點我看音頻設備的選擇以及認識ASIO
補充
再來做一些補充,先以人聲,也就是vocal來說,
錄音之前,首先要確認輸入音量的大小,也就是從麥克風進去的聲音是否過載導致失真,有時候這種過載人耳不注意是容易被忽略的,
峰值查看器的使用方法可以
點我看reaper小技巧-1 避免過載的方法和不同的錄音模式
在上面那篇文章的開頭部分就有操作步驟,
如果要從reaper調整音量,除了用音量包絡,也可以直接調整軌道音量,方法可以看下面這篇
點我看reaper快速入門-3 音量、升降調、速度、向位的使用以及插入媒體文件
但如果你的錄音介面有輸入的音量控制,建議先調整上面的旋鈕,查看最大音量約在-10DB或在-20到-10DB之間,再來考慮是否還要從reaper中增益音量,
要注意的事,輸出給耳機的音量以及麥克風輸入的音量,
麥克風聲音不夠大,別急著把麥克風增益轉大,而是先調整耳機的音量,之後在根據上面我提到的-10DB左右為基準,調到自己能聽得清楚,又不會過載的音量。
在錄音完成後,就開始對聲音的一系列處理,每個人的順序都會音喜好而有所不同,這並沒有硬性標準,
像我的處理順序會是這樣:
降噪→限制器→音高調整→齒音消除→動態壓縮器→EQ→電音或其他效果→混響(reverb)
當然這個流程並非固定的,我很少會用降噪,而電音、混響等等也是看需求來加上去,
最後,在reaper上有很多種掛plug-ins的方式,我會建一條軌道,這條軌只拿來錄音,不掛任何效果,
不同的效果個別建立一條軌道,例如第一條掛壓縮、第二條掛限制等等,透過軌道的發送將不同的效果器串接起來,最後通過的效果器軌道才發送給主控軌,相關的概念和操作可以參考
點我看reaper小技巧-3 玩效果器必知的文件夾和軌道發送
另外如果你還沒看過快速入門系列和小技巧系列,可以到教學區看完再來plug-ins系列,這會幫助你建立比較扎實的架構概念,
ok,下集待續。
最後更新:2020-08-13 13:36:13
From: 114.34.88.168
By: 小羔羊